这也让淳于越明白了:
人啊都是有欲望的。
管你什么大儒不大儒的,这是无法避免的。
只是这些欲望有的可以戒掉,有的不可以。
像仙菜和厕纸这些,淳于越咬咬牙还是可以不用的。
但是电灯、仙纸、老花镜这些却是淳于越难以拒绝的。
原来他淳于越,不是没有欲望。
而是此前对他的诱惑还不够罢了。
意识到这一点后的淳于越,忍不住又骂了自己几句。
晚上拷问自己的内心,觉得自己不配当君子。
可是仙术所带来的欲望是错的吗?
自己想要看清文字有错吗?
自己想要吃上可口的饭菜有错吗?
自己想要用轻便的仙纸有错吗?
自己想要用明亮的电灯有错吗?
自己明明没有错啊!
仙术可以让生活变得更好,何错之有?
所以淳于越开始推己及人。
以此来思索天下之事,思索儒学之事。
最终淳于越彻底醒悟。
错的不是欲望,错的是无休止的欲望。
为什么大同之治,变成小康之治,又变成诸侯战乱?
真的是世风日下,人心不古?
真的是今人不如古人吗?
肯定不是这样的。
只是生活在渐渐变好,人们的欲望也在逐渐变大。
所以天下才会变成如今这般:
大道不存,小康不再。
但是如果真要回到五帝时期甚至茹毛饮血衣不蔽体的时代,就一定是正确的吗?
要是前几年有人问淳于越这个问题。
他肯定想都不用想,肯定是要选择回到过去享受大同之治的盛世。
见证一番圣人所说的盛世。
但是如今再有人问他这个问题,淳于越却是犹豫了。
因为他已经放不下如今的生活了。
他追忆的其实只是三皇五帝时期的那种天下为公的精神。
而非是那个时候的物质生活。
——
大家的生活比以往越来越好,这肯定是没有错的。
而且这也是必然会出现的,不可逆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