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峰的话让诺维科夫也有些愣,他本以为叫他过来是为了继续跟苏维帝国后勤部要坦克跟火炮。
聊天的结果是整编骑兵集团?
自己没听错吧,但凡有点实力的帝国,全都在搞机械化步兵、摩托化步兵,谁还玩骑兵啊。
就连小鬼子,也批量的取消骑兵兵种,更换为搜索联队了。
“你没听错,帮我协调一批马镫、马具,我要在伏尔加河畔整编一个骑兵集团出来。”
在特殊时期,特殊环境下,骑兵依然有挥的空间。
李峰当然清楚,机械化步兵更好。
眼下一大片烂地,在冰冻期到来之前,坦克跟卡车休想跑起来。
瘫痪在泥地里的装甲车、坦克,还不如骑兵的马刀好用。
利用好地形优势,维持不能挥一下骑兵集团的用处。
哥科萨骑兵还是有道理的。
日后骑兵集团可以往两个方向展,分别是骡马化步兵师跟山地师。
帝国放弃骑兵的原因之一,就是骑兵的投入不低,训练难度高,还不如培养坦克跟装甲车。
放在李峰这里就没有这个问题了。
所在区域有游牧族群,要马有马,要骑术有骑术。
短期内就能把这些骑兵组织起来,形成规模。
诺维科夫看着作战地图,皱着眉头询问:“长官,您打算编多少人?三个师?五个师?”
三个?
五个?
李峰呵呵一笑。
诺维科夫的思想还没转变过来,太小看他李峰的胃口了。
按照苏维帝国游牧族群的规模,以及预备兵力的情况,整编出八九十个,乃至上百个骑兵师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考虑到资源调度情况,拉出80个骑兵师绝对板上钉钉。
手握哥科萨骑兵族群,只搞个骑兵师,未免看不起李峰了。
至少10师起步,保守一点15个师,疯狂一点就是20个师了。
一个骑兵集团,辖5-6个骑兵军,每个军辖3个骑兵师。
每个师4000-5000人,配备马匹,搭配部分bt-7快坦克。
算下来是七八万人的规模。
以李峰的外挂能力,再加上他本人的指挥水平,七八万人不嫌少,七八十人都不嫌多。
“诺维科夫同志,你按照20个师的规模搭配后勤装备,配备马匹、坦克、火炮、枪械,重点是补充反坦克地雷跟反坦克手雷。”
“我会从第八战区调几个可以独当一面的军官过来,担任骑兵集群的指挥官。”
“是,长官,我现在就去安排。”
等诺维科夫出去后,李峰眯着眼睛思考了一下。
准备把漠北的何祝国调过来,担任骑兵集群的副司令,他本人兼任司令。
孙德胜就在独立军内,也把他手上的三个骑兵师拉出来,并入骑兵集团军,同样担任副司令。
两个副司令配合,足够撑起骑兵集团。
李峰手上有一份苏维帝国开战前整编的骑兵师的规划,一个普通的骑兵师大概1万人,百分之八十的装备马匹,也就是八九千匹战马。
还需要搭配轻型坦克64辆,装甲车18辆。
火炮配置上是野战榴弹炮64门,迫击炮55门(82和120口径,用于步兵支援),反坦克炮32门,高射炮48门。
额外配备卡车550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