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小说网

面包小说网>宋朝三元 > 第272章 残酷的清算行动(第1页)

第272章 残酷的清算行动(第1页)

接下来的半个月,汴京城笼罩在一片肃杀与压抑之中。

黄忠嗣的清洗行动如同犁庭扫穴,迅猛而残酷。

他不再是那个在辽东运筹帷幄的统帅,更像是手握生杀予夺之权的判官。

那份由王安石亲自拟定、经他点头确认的“逆党同谋”名单,被皇城司和虎翼团当成了铁律,在汴京城内刮起一阵腥风血雨。

最初的名单只涵盖直接参与兵变的核心人物及其死党。

但黄忠嗣的态度是“除恶务尽”。

在他的授意下,皇城司的审讯如同滚雪球,任何与富弼、韩琦、吕惠卿等人有深交、门生故旧关系过于密切、或者在旧日党争中坚定站在旧党一边的官员,都被迅速牵连。

许多中下层官员,仅仅因为曾在韩琦门下做过幕僚,或是曾上书附和过反对新法的言论,亦或是在京任职期间与旧党魁首有频繁往来,都被如狼似虎的士兵从家中拖走,投入早已人满为患的监狱。

开封府大狱、大理寺狱、乃至临时征用的军营,都塞满了身着囚衣的官员和他们的家眷。

哭喊声、哀嚎声日夜不息,空气中弥漫着绝望与恐惧。

狱吏们疲于奔命,铁链的碰撞声成了这座城市最刺耳的伴奏。

昔日繁华的汴京,此刻如同一座巨大的囚笼。

被黄忠嗣从大名府紧急调回汴京的新政班子中,苏轼目睹了这一切。

他并非同情那些发动兵变的旧党魁首,他深知岐王兵变对社稷的危害,对死难的士子和将士也深感悲愤。

但他看到的是株连的范围不断扩大,许多被牵连的人可能只是关系上的亲近,并无实质参与叛乱的证据。

他数次在议事时,或在私下求见黄忠嗣时,痛心疾首地规劝:

“允承!雷霆手段虽可震慑宵小,然株连过广,恐伤国本,失天下士人之心啊!《尚书》有云:‘罚弗及嗣,赏延于世’……”

“叛首罪大恶极,自当明正典刑。然此牵连者众,其中不乏仅因门户之见、旧日情谊而受牵连者,岂可一概而论?当以律法为准绳,详加甄别……”

“大宋经此一劫,亟需稳定人心,凝聚力量。如此大规模清洗,人人自危,朝堂之上焉有宁日?辽东战事未休,国事千头万绪,当以宽仁示天下,安内方可攘外啊!”

面对苏轼的规劝,黄忠嗣的反应是冰冷而决绝的。

岐王兵变、宫门喋血、士子惨死、皇帝垂危……这一切彻底粉碎了他对旧党最后一丝容忍的幻想。

他不想再留下任何后患,不想给未来的朝局埋下哪怕一丝火种。

“子瞻兄,”一次议事后的单独对话,黄忠嗣的声音低沉而压抑,“妇人之仁,只会换来他日之祸!

你可曾看到宫门下那堆积如山的尸骸?可曾听到皇城司将士临死前的怒吼?可看过城外正则兄的坟土还新?

可曾想过,若叛军得逞,陛下、太后、皇后,乃至你我,此刻早已身首异处!”

“韩琦、富弼,盘踞朝堂数十年,门生故吏遍天下,盘根错节!

他们的‘关系’就是毒藤,看似无害,关键时刻便能绞杀新苗!

此番兵变,若非有这些‘仅因门户之见、旧日情谊’的党羽呼应串联,岐王安能成事?萧镇岳安敢领兵?”

“甄别?谁来甄别?耗费多少时日?此刻汴京城内暗流涌动,多少双眼睛盯着?宽仁?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