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钢铁洪流:1946年5月的全方位碾压式发展
1946年5月1日,德国总积分结余4302。8万点,暮春的暖阳下,工业基地的蒸汽与战机尾迹交织成战略扩张的图腾。汉斯在统帅部会议上展开全球军事地图:"这个月,我们要将技术优势转化为绝对的战略威慑!"随着指令下达,德国在工业产能、军事部署、科技研发与情报战线上发起全面冲锋。
一、工业帝国的全球辐射
鲁尔区的工业联合体启动"世界工厂2。0"计划,本月投入100万积分用于跨国并购。通过收购比利时的有色金属矿、控股荷兰的造船企业,德国掌控了欧洲60%的稀有金属供应链和40%的民用船舶建造能力。新型合成橡胶工厂在波兰建成投产,月产量突破5000吨,彻底垄断欧洲橡胶市场。军工企业开启"双轨生产"模式,在保障军备的同时,向中东国家出口改良版火炮与装甲车,赚取75万积分外汇。工业领域同步推进智能化改造,积分兑换的继电器计算机实现生产数据毫秒级响应,整体生产效率提升35%。
二、军事力量的饱和式增长
陆军完成24个装甲师、36个机械化步兵师的整编,组建首个数字化集团军群。新型"虎王2"重型坦克量产,其装备的128毫米L55火炮可在4000米外击穿任何现役装甲目标,配备的复合装甲使抗弹能力提升200%。本月共生产800辆"虎王2"与1200辆"黑豹3"中型坦克,装甲部队规模跃居世界第一。
空军实现代际跨越,"凤凰4"喷气式战斗机搭载冲压发动机首飞成功,最高时速突破1100公里,成为全球首款超音速战机。5月15日,德国空军举行"鹰击长空"演习,500架喷气战机组成的编队遮天蔽日,模拟对假想敌首都的饱和轰炸。与此同时,首批"雷霆-2"型防空导弹系统部署至边境,其拦截高度达20公里,可覆盖盟军战略轰炸机的巡航空域。
海军舰队完成现代化升级,"海鹰"号航母战斗群携同3艘"俾斯麦2"级巡洋舰、8艘U-xxI级潜艇,在大西洋进行跨洋作战演练。新型万吨级战列舰"兴登堡"号下水,其装备的8门406毫米主炮搭配自动装弹机,每分钟可发射12枚重达1。2吨的炮弹,火力密度超越二战时期的任何战舰。
三、科技领域的代际突破
"瓦尔基里"卫星计划进入组网阶段,本月发射2颗"赫尔墨斯2号"通讯卫星,与首颗卫星构成三角定位系统,实现全球90%区域的实时通讯覆盖。微型化技术达到极致,研发出的纳米级传感器可嵌入昆虫体内,用于执行隐蔽侦察任务。
在核能领域,"雷神之锤"计划迎来关键节点。德国科研团队成功制造出首枚钚弹核心,其裂变效率比铀弹提升3倍。同步推进的核聚变反应堆预研项目,通过积分引进的苏联托卡马克技术,实现了1000万摄氏度等离子体约束10秒的突破。基础工业研究所研发出第三代超导材料,应用于电磁轨道炮原型机后,使炮弹初速度达到4公里秒。本月科技研发投入90万积分。
四、情报网络的无孔不入
情报处本月投入50万积分,构建"全球天眼"监控体系。在北美,特工渗透进美国战略司令部地下基地,植入微型窃听器;在苏联,通过扶持中亚反苏势力,建立起覆盖西伯利亚铁路的情报链。更具突破性的是,德国研发出全球首款网络病毒"莱茵河之雾",可瘫痪盟军早期计算机系统。情报分析中心整合卫星、网络与人力情报,成功预测出美国即将在欧洲部署新型中程导弹的计划。
5月31日,德国以碾压式的发展速度震惊世界。从陆地的钢铁洪流到天空的超音速战机,从深海的隐形潜艇到太空的通讯卫星,再到无孔不入的情报网络,德国正以绝对的技术优势重塑全球军事平衡。这份用积分堆砌的战略成果,已然将德国推上了战后超级大国的宝座,一场改变世界秩序的风暴正在酝酿。
第二十六章崛起之路:战略成果的爆发与博弈升级
第六节雷霆万钧:1946年6月的霸权巩固与维度突破
1946年6月1日,德国总积分结余5146。34万点,初夏的热浪中,全国上下以近乎狂热的效率推进战略布局。汉斯在最高国防会议上敲击着全息投影中的全球局势图:"这个月,我们要让德国的影响力穿透每一个维度!"随着各领域计划进入深水区,德国在军事威慑、科技革命与地缘政治上展开立体攻势。
一、工业体系的星际级跃升
鲁尔区联合西门子公司启动"工业之光"计划,投入120万积分建设全球首座自动化无人钢厂。积分兑换自瑞士的精密机械臂与德国自研的AI控制系统结合,使钢材生产误差缩小至0。001毫米,成材率突破92%。德国化工巨头在中东建成大型合成燃料工厂,利用积分购入的美国页岩油提炼技术,日产航空燃油5000吨,彻底解决能源瓶颈。通过向非洲国家输出基础工业建设方案,本月贸易顺差带来90万积分收益,同时掌控了刚果60%的铀矿资源。
二、军事力量的全维度覆盖
陆军组建首支太空作战预备旅,开始研发可搭载核弹头的近地轨道轰炸系统。地面部队完成全数字化改造,新型单兵作战系统集成纳米级传感器、微型无人机与电磁手枪,士兵战场生存能力提升5倍。本月量产1500辆"巨象"重型自行火炮,其发射的火箭增程弹射程达120公里,精度误差小于5米。
空军实现战略转型,"凤凰5"型隐身战斗机完成首飞,雷达反射面积仅0。01平方米。6月20日,德国空军开展"诸神黄昏"演习,200架隐身战机模拟穿透假想敌防空网,对北美大陆目标实施"外科手术式打击"。同时,高空侦察气球群部署完毕,可在平流层持续监视半径2000公里内的军事动态。
海军舰队驶向深蓝,"海鹰2"号核动力航母开工建造,其搭载的电磁弹射系统可使舰载机满负荷出击效率提升3倍。潜艇部队装备新型量子导航系统,在大西洋深处完成全球首次水下定位试验。德国海军联合北欧国家举行"北海之盾"军演,展示对北大西洋航道的绝对控制权。
三、科技领域的颠覆性革命
"瓦尔基里"卫星网络完成组网,6颗"赫尔墨斯3号"卫星实现全球实时监控与高速通讯。科研团队突破量子通讯技术,开发出不可破译的"莱茵河密码"系统,立即应用于军事指挥网络。在核能领域,首座小型钍基熔盐反应堆试运行成功,发电效率是传统核反应堆的3倍,核废料产生量减少99%。
更具革命性的是,德国科学家在积分支持下,成功制造出反物质样本,尽管仅维持了0。3毫秒,但为未来反物质武器研发打开了大门。基础工业研究所研发的分子级3d打印机,可直接将金属粉末转化为精密机械部件,使军工生产周期缩短70%。本月科技研发投入110万积分。
四、情报网络的降维打击
情报处启动"世界棱镜"计划,投入60万积分构建全球信息霸权。通过黑客攻击,成功入侵美国五角大楼核心数据库,窃取其新一代洲际导弹图纸。在苏联内部,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制造的传染性记忆丧失病毒,悄然削弱其高级军官群体的作战能力。更隐秘的是,德国在全球海底电缆铺设纳米级窃听装置,实现对90%国际通讯的实时监控。情报分析中心引入AI决策系统,可提前72小时预测敌对势力的军事行动。
6月30日,德国以雷霆万钧之势完成从工业到军事、从科技到情报的全维度霸权构建。无人化的工业巨擘、星际级的军事装备、颠覆认知的科技突破与无孔不入的情报网络,将德国推向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高度。这份用积分堆砌的战略奇迹,已然成为重塑世界秩序的定海神针,而德国的野心,正向着更遥远的星辰大海延伸。
第二十六章崛起之路:战略成果的爆发与博弈升级
第七节精密齿轮:战略指挥部的高效运转与全面备战
1946年6月中旬,战略指挥部正式投入运作,德国总积分结余5200万点(扣除初期架构搭建消耗)。汉斯站在巨型全息沙盘前,看着不断跳动的资源数据与军事动态,下达指令:“每个部门都是战争机器的齿轮,必须精准咬合!”自此,德国开启全国资源的深度整合与系统化备战。
一、资源统筹:打破壁垒的全域调配
指挥部设立资源统筹中心,将工业、农业、能源等关键资源纳入统一调度。工业方面,依据军事需求优先级分配生产配额:坦克生产线优先获取80%的特种钢材,航空发动机制造占据60%的稀有金属。通过积分系统实时监控鲁尔区、萨尔区等工业带的产能,当克虏伯工厂机床负荷不足时,系统自动调配订单,使整体设备利用率从75%提升至92%。
农业领域推行“战时粮仓”计划,利用积分从美国引进拖拉机与化肥生产线,在东普鲁士开垦出10万公顷良田。指挥部建立农产品溯源系统,确保粮食优先供应军队与军工人员,剩余部分用于国际贸易换取积分。能源部门则整合煤炭、合成燃料与新能源,使军工生产的能源缺口缩小至5%。
二、军事协同:多维度作战体系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