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之下》
第一章:诏令下达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统一六国,建立起了大秦帝国,版图辽阔,威加四海。然而,北方的匈奴却如芒在背,时常侵扰边境,烧杀抢掠,让边境百姓苦不堪言。
咸阳宫中,秦始皇嬴政面色凝重地坐在那金碧辉煌却又透着无上威严的王座之上,底下一众大臣分列两旁,个个神情肃穆。丞相李斯上前一步,拱手道:“陛下,那匈奴屡屡犯边,若不加以遏制,恐边境之地永无宁日,长此以往,更有损我大秦威严啊。”
秦始皇微微点头,目光中透着决然:“朕意已决,当修筑长城,以绝匈奴南下之路,令其不敢再犯我大秦疆土。”
这道诏令很快就传向了大秦的各个郡县,各地官府开始征调民力。在一个名叫青山村的小村庄里,生活着朴实憨厚的大壮一家。大壮本是个勤劳的庄稼汉,每日守着家中的几亩薄田,和妻子翠花以及年幼的儿子狗蛋过着平淡却也安乐的日子。
那日,村里的里正带着几个官差来到了大壮家,里正无奈地看着大壮说:“大壮啊,皇上下令征调民力去修长城了,每家都得出人,你这身子骨硬朗,就只能是你去了。”
大壮一听,顿时如遭雷击,他看着妻子翠花那满是担忧和不舍的眼神,又看看懵懂的儿子狗蛋,心中满是苦涩,但皇命难违,他只能默默点头,开始收拾起简单的行囊。
翠花一边抹着眼泪一边帮大壮收拾,嘴里不停地叮嘱着:“当家的,你可得照顾好自己啊,咱一家人还等着你回来呢。”
大壮强忍着泪水,摸了摸儿子的头,说道:“放心吧,我一定会回来的。”随后便跟着官差离开了村子,和同村的几个青壮年一起踏上了那未知的修筑长城之路。
第二章:艰难路途
大壮他们这一行人,被官差驱赶着,一路向北。起初,大家还能靠着干粮勉强填饱肚子,可越往北走,道路越发崎岖,干粮也渐渐不够了。
有的人因为赶路太急,鞋子磨破了,脚底满是血泡,每走一步都钻心地疼,却也不敢停歇,生怕掉队后被官差打骂。一路上,时常能听到有人低声的抽泣和抱怨声,可大家都清楚,抱怨也无济于事。
同行的柱子,是个年轻气盛的小伙子,他忍不住对大壮说:“大壮哥,这修长城不知道要到什么时候是个头啊,咱这一路上就遭了这么多罪,到了那还不知道得多苦呢。”
大壮叹口气道:“柱子啊,咱现在也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了,只要想着修好了长城能挡住匈奴,咱这遭的罪也算有点用处。”
经过了数月的艰难跋涉,他们终于来到了长城修筑的工地附近。远远望去,那已经有不少人在忙碌着,崇山峻岭间,到处都是劳作的身影,有的在搬运巨石,有的在挖土奠基,一片繁忙又嘈杂的景象。
第三章:长城工地
大壮他们被分配到了搬运石料的队伍中。那石料一块块巨大无比,往往需要好几个人一起才能勉强挪动。每天天还没亮,他们就得起床,在监工的呵斥声中开始一天的劳作。
监工们手持皮鞭,只要看到有人稍有懈怠,那鞭子就会毫不留情地抽下来。大壮的背上就不知被抽了多少回,一道道血痕触目惊心,可他咬着牙,硬是一声不吭,想着家中的妻儿,想着早日完工好回去团聚。
有一次,在搬运石料的时候,柱子因为太累了,脚下一滑,没能扶住石料,石料滚了下去,差点砸到了下面劳作的人。监工见状,怒不可遏,拿着鞭子就朝着柱子狠狠抽去,一边抽一边骂道:“你个没用的东西,差点闯出大祸,看我今天不打死你!”
大壮见状,赶忙扑过去护住柱子,哀求道:“大人,饶了他这一回吧,他真不是故意的,实在是太累了呀。”
那监工瞪了大壮一眼,骂道:“你还敢多嘴,一起受罚!”说着,鞭子又雨点般地落在了大壮和柱子身上,两人被打得皮开肉绽,可还是挣扎着爬起来继续干活,因为他们知道,要是不干,只会被打得更惨。
而在这艰苦的劳作中,也有一些温暖的瞬间。比如隔壁村的赵老头,懂些草药医术,每当有人受伤了,他都会帮忙采草药来敷伤口,尽力减轻大家的痛苦。
第四章:寒暑交替
日子就这样在日复一日的辛苦劳作中过去,寒来暑往,长城在众人的血汗浇灌下,一点点地在崇山峻岭间延伸着。
夏天的时候,烈日炎炎,工地就像个巨大的蒸笼,大家热得汗流浃背,不少人因为中暑晕倒过去,可刚一醒来,又得接着干活。蚊虫也肆虐无比,咬得人浑身是包,又痒又难受。
到了冬天,北风呼啸,那刺骨的寒冷仿佛能穿透人的骨头。大家穿着单薄的衣衫,手脚都被冻得长满了冻疮,可依然要去触碰那冰冷的石料和工具。有的老人和体弱的人,没能熬过那个冬天,永远地倒在了长城脚下,被埋在了附近的荒坡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