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小说网

面包小说网>风云历史 > 第二十一集 郡县推行(第1页)

第二十一集 郡县推行(第1页)

《大秦郡县风云》

第一章:朝议之变

咸阳宫,巍峨壮丽,阳光洒在金黄的殿顶,折射出威严的光芒。今日的朝堂之上,气氛却格外凝重,一场关乎大秦未来治理之策的大讨论正在激烈展开。

秦始皇嬴政高坐龙椅之上,目光深邃而坚定,扫视着下方分列两旁的群臣。丞相王绾率先出列,他手捧笏板,微微躬身,朗声道:“陛下,如今天下初定,疆域辽阔,燕、齐、楚等地距咸阳甚远,若不以分封诸侯之法治理,恐难以有效掌控,老臣以为,当效仿周室,分封诸位皇子以及有功之臣前往各地,让他们戍守疆土,方可保大秦长治久安啊。”

此言一出,朝堂上不少大臣纷纷点头附和,毕竟分封制由来已久,周王朝靠着它维持了数百年的统治,在众人心中,那是经过历史验证的法子。

然而,廷尉李斯却眉头紧皱,他上前一步,行礼后高声反驳道:“丞相此言差矣!周室分封诸侯,初时虽看似安稳,可到后来呢?诸侯各自为政,势力渐大,根本不听从周天子号令,乃至互相攻伐,天下大乱,百姓陷入战火之中。我大秦历经数代先王努力,又经陛下横扫六合,方得这一统江山,若再行分封,岂不是重蹈周室覆辙?”

李斯的话掷地有声,让不少原本支持分封的大臣陷入了沉思。秦始皇听着两人的争辩,心中早已有了决断,他抬手示意众人安静,缓缓开口道:“朕以为,廷尉之言有理。分封制虽古已有之,但弊端尽显,如今大秦要的是长久稳固,万不可再走回头路。朕决定,废除分封制,全面推行郡县制,将天下分为若干郡县,由朝廷直接任命官员管理,如此一来,方能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掌控,确保全国政令统一,杜绝诸侯割据之患。”

秦始皇的话如同一记重锤敲在朝堂之上,顿时一片哗然。不少大臣面露难色,想要再出言劝谏,可看着嬴政那不容置疑的眼神,又把话咽了回去。

王绾还想再争上几句,可思索再三,最终还是默默退了回去。他知道,秦始皇一旦下定决心,那是很难更改的。

第二章:郡县初划

旨意下达后,朝廷便紧锣密鼓地开始筹备划分郡县之事。秦始皇召集了李斯等一众精通律法和地理的大臣,在偏殿之中日夜商讨。

地图在案几上摊开,那广袤的大秦疆域尽收眼底,可如何合理划分郡县,却是个棘手的难题。李斯指着地图说道:“陛下,臣以为,可先以原各国旧地为基础,根据山川地势、人口多寡以及城池分布等因素来划分。比如原赵国之地,可划分为若干郡县,邯郸城可为郡治所在,其周边繁华之地皆囊括其中,方便管理政令传达。”

秦始皇微微点头,其他大臣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说要注重交通要道,让郡县之间联系更为紧密;有的提出要考虑不同地域的风俗差异,尽量让同一郡县内风俗相近,便于治理。

经过数日的商讨,初步的郡县划分方案终于出炉。大秦天下共划分出了三十六郡,像关中的内史郡,那是京畿要地,直接由朝廷牢牢把控;北方的上郡、云中郡等,地处边境,肩负着抵御匈奴等外族侵扰的重任;南方的会稽郡、南海郡等,则有着开发和管理百越之地的使命。

每郡下设若干县,大县设县令,小县设县长,皆由朝廷经过严格考核选拔后任命。这些官员们来自大秦的各个阶层,有的是曾经在战场上立过战功后弃武从文的,有的是饱读诗书、在地方上素有贤名的儒士,还有的是靠着多年在基层兢兢业业做事被层层举荐上来的能吏。

第三章:任命风波

诏令传至各地,开始选拔任命官员前往郡县赴任,可这过程却并非一帆风顺。

在咸阳城的一处酒馆里,几个落选的儒生聚在一起,一边喝着酒,一边愤愤不平地抱怨着。其中一个名叫淳于越的儒生,满脸通红,拍着桌子说道:“哼,这朝廷选拔官员,居然不重我等儒家学识,只看那些所谓的律法和治理之能,简直荒谬至极。那郡县制更是违背祖宗之法,哪有不分封诸侯的道理,我看啊,大秦这是要走歪路咯。”

他的话引得周围几人纷纷附和,而这样的声音在各地都有出现。不少旧贵族和儒生们对郡县制以及朝廷的任命方式极为不满,他们暗中串联,妄图给朝廷施压,改变这一决策。

与此同时,那些被任命的官员们,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即将前往上郡担任县令的李由,是李斯之子,他虽年轻,却有着满腔的抱负和不凡的才能。可当他准备出发时,家中的长辈却忧心忡忡地劝他:“由儿啊,那上郡地处边境,时常有匈奴侵扰,且郡县制刚刚推行,人心不稳,你这一去,怕是要面对诸多艰难险阻啊,要不,咱再向朝廷求求情,换个地方任职吧。”

李由却摇了摇头,目光坚定地说:“父亲常教导我,要为大秦效力,如今陛下推行郡县制乃是为了大秦的千秋万代,我既被任命,怎能退缩?便是有千难万险,我也要去那上郡好好治理一番,不负陛下所托。”

而朝廷这边,秦始皇也听闻了各地的种种声音,他丝毫没有动摇,反而下旨严查那些暗中串联反对的势力,对于那些被任命却妄图推脱的官员,也予以严厉斥责,以强硬的手段保证郡县制的推行和官员的顺利赴任。

第四章:赴任之路

一辆辆马车,载着新任的郡县官员们,从咸阳城出发,驶向大秦的各个角落。

前往南海郡的赵佗,望着渐行渐远的咸阳城,心中满是感慨。他知道,此去南海,路途遥远,要跨越千山万水,而且那片土地还未完全开化,百越之民的习性与中原大不相同,治理起来必定困难重重。可他怀揣着秦始皇的诏令,想着自己肩负的使命,便充满了斗志。

一路上,他们风餐露宿,遇到了不少险阻。有时要翻山越岭,马车过不去,只能徒步前行;有时又遭遇暴雨,道路泥泞不堪,众人只能在荒野中暂避。

而另一边,前往陇西郡的官员队伍也不轻松。陇西临近西戎,时常有小股的外族骑兵袭扰。他们不得不时刻警惕,还得和当地的驻军配合,确保自身安全。

在赴任的过程中,这些官员们也开始相互交流,分享着自己对于郡县治理的想法。有的说要先了解当地的民情风俗,有的计划到任后先修缮城池,加强防御,还有的想着要尽快开办学堂,教化百姓。

经过数月的跋涉,官员们陆续抵达了各自的郡县。当地的百姓们好奇地看着这些从咸阳来的官员,心中既有期待,也有疑虑,不知道这郡县制到底会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什么样的改变。

第五章:治理之始

赵佗到了南海郡后,先是召集了当地原有的一些基层小吏和有威望的长者,向他们表明了自己的来意和朝廷推行郡县制的决心。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