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尔浒的惨战,辽东经略杨镐,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尤其是萨尔浒的惨战,是大明王朝自“土木堡之变”后,170年以来最惨重的军事大败,这样的责任杨镐知道,自己担不起。】
【自己若是担下来,自己不仅官位难保,随时都会被下罪处死的可能。】
【当初在朝鲜战场上,因为指挥失误,导致“蔚山之败”,就被弹劾罢官,闲赋居家二十年。】
【在这二十年里,大明朝廷的官场,在急速变化的过程,而杨镐能在二十年后,再次能担任辽东经略这样的一方大员。】
【对杨镐来说,是他此生,仅有的机会了。】
【因此,杨镐在得知,西路军大败,杜松战死时,手中的茶盏“哐当”坠地,茶水溅湿了案上的舆图。】
【此时的杨镐,坐镇在沈阳城中,虽说西路军大败,杜松战死,若是其它三路军能取得大胜的话。】
【那么对杨镐来说,也不是不能接受的战果。】
【因此,杨镐在心里希望,此时的三路大军的主将,能够表现超常,取得惊人的战果。】
【其它三路主将,最好在这个时候,都不再按照原来制定的作战计划行事。】
【最好的结果,就是马林,李如柏,刘綎三人,都能在这个时候,打破原有的常规,敢于行使“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的应变能力。】
【只要另外三路大军,都能取胜,就能稳定住整个战役的局势,甚至能兵临赫图拉城下,那就是大功一件。】
【这样一来,西路军与杜松战死,也是值得的。】
【若是真能这样的话,对他杨镐而言,那也是功大于罪的一件功绩,届时有可能将,西路军战败之罪,都推在杜松的头上。】
【然而,也仅仅过了一天不到的时间,北路军马林又被努尔哈赤击败的消息传来时,杨镐再也不能内容与淡定了,也不敢再存在幻想了。】
【杨镐立即派出快马,前去向东路与南路军传令,让其赶快撤军。】
【当向东路传令的快马,正要出发之时,一直在苦思应对之策的杨镐,脑海突然闪过一个念头。】
【有了念头之后,杨镐也不再犹豫,立马将传令快马的士兵拦下,换成自己的亲信前去传令。】
【虽说,从沈阳出发给东路军传令,有着数百里的距离,正常派遣快马传令,也不一定能传到。】
【但,万事就怕万一。】
【虽说,杨镐与刘綎是旧识,也有着在朝鲜战争中的一丝联系,但刘綎毕竟是由东林党力荐之人。】
【刘綎与东林党之间的关系,自然要比自己强。】
【而自己,之所以能在20年后,再次担任辽东经略这一要职,也多由浙党一派的举荐而来。】
【因此,杨镐的再度入仕为官,已经与浙党官员之间的联系,已经是相当的密切了。】
【虽说,杜松,李如柏,马林,三人都是大明北军武将,与刘綎这一个南军武将,存在军事上的争斗。】
【但马林,却是浙党派系的武将,加上刘綎又与东林党密切的武将。】
【因此在辽东地区上,刘綎与支援而来的南军,在辽东的的待遇与补给,却是最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