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镐将传令士兵,换成自己的亲信,就是为了确实,自己送出去的撤退命令,不能及时的送达到刘綎的手上。】
【因为,此时的杨镐,已经推测出,此次战役,明军的败局已定。】
【这一次,自己一定要为自己找好一条退路,要为自己开脱。】
【这不是简单的退路,很有可能会是自己的一条活路。】
【于是,杨镐便是选择了投向了浙党,与要浙党进行捆绑。】
【因为,浙党党首方从哲,就是在战役爆发之前,立主催战的主要官员之一。】
【到时,自己要只咬死,这场战役的大败,主要原因是天不时,地不利,人不和,而造成的,那么自己或许就能逃脱死罪。】
【于是,杨镐连夜遣心腹携密信赴京,直奔方从哲府邸。】
【信中避开战败细节,只说“辽事棘手,非赖中枢主持不可”。】
【并承诺:“若蒙首辅保全,镐愿遵浙党意,清汰辽东军中‘异己’(暗指东林党支持的刘綎等将),军饷调度悉听户部浙党主事裁决。”】
【同时,还在密信的最后指出:战役的大败,皆因天不时,地不利,人不和。】
【此时,担任大明内阁首辅的方从哲,正愁辽东战事,这一巨大的利益,浙党无从下口之时,杨镐的密信,顿时大惊。】
【于是,方从哲立即找来浙党亲信,进行秘议。】
【最终,在大明文官集团,默契的配合之下,“萨尔浒战役惨败”的主要罪责,都被推出了大明各路主将的身上。】
【而杨镐作为辽东经略,本应承担最为主要的责任,但其背后浙党势力支持与维护之下,暂时逃脱了死罪。】
【但仍然被明神宗朱翊均下旨,罢去了杨镐辽东经略之职,令其返回原籍。】
【毕竟大明的朝堂,并非只有浙党一派,在大明武将的问题上,那是他们利益与目标,都是相同的情况下,他们会合力同心。】
【当大明武将承担了战败之后,那便是大明文官集团之内的,内部争斗了。】
【若是,已经投入浙江的杨镐,不被处罚罢官的话,那东林党与其它党派是绝不罢休的。】
。。。。。。。
【内阁首辅方从哲,在萨尔浒之战后,大明朝廷在进行追责问罪之时,方从哲主动提出,愿意辞官请罪。】
【然因,明神宗朱翊均不想被牵扯与担任催战之罪,并没有同意方从哲的辞职请愿。】
【因此,在大明朝廷中,曾经参与过催战的官员,形成了一种捆绑,而再之后与明神宗朱翊均串联与捆绑。】
【这也造就了,“萨尔浒惨败”可以是很多种原因,而造成的惨败。】
【但绝对,不能是因为催战,而造成的惨败的原因之一。】
大明神宗界。
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