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钓舟渔浦远,倾山雪浪暗随潮。”
一开始,众人还没反应过来。
可当杜如晦一字一句地念完,整个大殿陷入了一片死寂!
所有人都像是被施了定身法一样,目瞪口呆,满脸的难以置信!
这这怎么可能?!
倒过来读,竟然竟然又是一首意境完全不同,却同样工整、同样优美的诗!
而且,正着读是描绘日出东升,霞光万丈的壮丽景象。
可这倒过来读,却变成了描绘日落西山,月影朦胧的幽静画面!
一首诗,两种意境,完美契合,天衣无缝!
“我的天哪!”
不知是谁先惊呼了一声,打破了沉寂。
紧接着,整个大殿都炸开了锅!
“回回文诗!这竟然是一首完美的回文诗!”
“正读写日出,反读绘日落!神了!真是神了!”
房玄龄一把抢过宣纸,激动得双手都在颤抖。
他先是正着读了一遍,又反着读了一遍。
然后又正着读,又反着读
如此反复了足足有十遍!
每读一遍,他脸上的震惊之色就更浓一分。
到最后,他激动得指着李贞,半天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来。
“天天纵之才!真正的天纵之才啊!老夫老夫今日算是开了眼界了!”
长孙无忌站在原地,整个人都傻了。
他本想刁难一下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没想到,却亲手把对方送上了神坛!
六岁孩童,作出如此精妙绝伦的回文诗!
这这简首是前无古人,怕是也要后无来者了!
他张了张嘴,想说点什么,却发现喉咙里像是堵了团棉花,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最后,他只能颓然地叹了口气。
众人此刻哪里还顾得上他。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那个小小的身影上。
“不得了!不得了啊!诗坛今日,怕是要因此震动了!”
“六岁便能作出如此惊世骇俗的回文诗,殿下真乃神童降世!”
“陛下,此乃大唐之幸,社稷之福啊!”
大臣们一个个激动得面红耳赤,看向李贞的眼神,充满了赞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