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见太子殿下正低着头,一丝不苟地研磨着,神色平静如水,仿佛刚才生的一切,都与他无关,他只是在记录一段寻常的医案而已。
但高履行知道,这绝对不是什么寻常的医案。
这分明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与此同时,在东宫的另一角,武媚娘也在默默地行动着。
她奉命整理书册,看似漫不经心,实则暗藏玄机。
她小心翼翼地从一堆书册中,抽出一本《贞观政要》,然后从袖子里摸出一枚小小的铜钉,藏在了书的夹页里。
这枚铜钉,可不是普通的钉子,上面刻着极细的暗纹,那是飞骑军特有的密语:“雷营无变,炭已入土。”
《贞观政要》是皇帝陛下每日必读的书籍,每天都会由中使送回御前。
只要这枚铜钉能够顺利地送到皇帝的手里,飞骑军的消息,就能准确地传达给李承乾。
三天后,皇宫里,皇帝的书房内。
中使小心翼翼地整理着皇帝的书籍,突然,一本《贞观政要》的书页里,掉出了一枚小小的铜钉。
内侍眼疾手快,连忙捡起铜钉,呈给皇帝。
皇帝接过铜钉,放在手里摩挲了良久,眼神深邃,让人难以捉摸。
他没有说话,只是默默地将铜钉放在了桌案上。
当天晚上,皇帝密召了北门守将,语气冰冷地问道:“薛仁贵所部,是否真的已经离京,前往边关戍防?”
北门守将战战兢兢地回答道:“回禀陛下,薛仁贵将军及其所部,七日前已经奉旨离京,前往边关。”
“哦?是吗?”皇帝的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那城南的炭窑,近日可有什么动静?”
北门守将犹豫了一下,还是如实回答道:“回禀陛下,城南的炭窑,近日的确经常在夜间运送木炭,似乎……似乎数量不少。”
听到这里,皇帝的脸色瞬间阴沉了下来。
他闭上眼睛,靠在椅背上,不再说话。
他终于明白了。
太子殿下虽然没有调动一兵一卒,但却已经让所有的兵力,都随着他的“势”而动了。
真是好手段啊!
李承乾也很快察觉到,皇帝对他的试探,正在逐渐加深。
于是,他立刻召见了徐惠,命她将《疫录》的正本,重新誊抄三份,分别交给太医院、工部和大理寺备案。
而且,他还特意在每一份《疫录》的扉页上,都附上了一句批语:“史料存真,非为饰过。”
这句话,看似平淡无奇,实则蕴含着深刻的意味。
它既是对皇帝的表忠心,也是在向天下人宣告,他李承乾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百姓,绝不是为了掩盖自己的过错。
与此同时,李承乾又让武媚娘以“补遗”的名义,向各部衙门,悄悄地递送了一份《火器工坊旧匠名录》。
这份名单里,混入了数名曾经被长孙无忌一党打压过的技工。
这些技工,都是火器制造方面的顶尖人才,但却因为种种原因,一直没有得到重用。
现在,李承乾将他们的名字重新列出来,无疑是在向朝廷传递一个信号:他要重用这些人才,为国家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