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没过几天,民间就传出了“良工蒙冤,天怒降疫”的说法。
百姓们纷纷指责朝廷权贵掩盖过错,导致瘟疫蔓延,将矛头直指长孙无忌一党。
一时间,舆情汹涌,纷纷倒向太子殿下。
李承乾的这一招,可谓是釜底抽薪,直接将长孙无忌一党推到了风口浪尖,让他们成为了众矢之的。
夜幕降临,李承乾站在东宫的高处,遥望着远方的皇宫,嘴角勾起一抹淡淡的笑容。
就在这个时候,内侍匆匆来报:“启禀殿下,高履行大人奉旨前来,说是要……要复查东宫的炭耗……”
高履行那张老脸,现在简直比茅坑里的石头还臭!
奉旨再查东宫炭耗?
呵呵,这老家伙演技可以啊,奥斯卡欠他一座小金人!
他战战兢兢地翻开账册,嚯,那叫一个清晰!
进出数量、时间,甚至连负责搬运的仆役名字都记得一清二楚。
更绝的是,炭灰去向都标得明明白白——“已用于疫区道路铺垫,防滑,保障物资运输”。
高履行感觉自己像吞了一只苍蝇,恶心!
正想找个理由开溜,眼角突然扫到几个仆役抬着个大箱子,上面盖着块破布。
&0t;这是何物?&0t;高履行装模作样地问道。
“回禀大人,是些旧书,殿下吩咐要整理归档。”仆役弯着腰,一脸恭敬。
高履行随手掀开一角,瞬间瞳孔地震!
我去,那不是之前武媚娘不小心掉的那半截长安水道图吗?
等等,上面怎么用朱笔圈圈点点,还写着“已清”、“待勘”?
高履行感觉脑子里“轰”的一声,像是被一道天雷劈中。
感情太子殿下一直没闲着,他这是把整个长安城当成棋盘,把那些泥水当成兵卒在调兵遣将啊!
他再也装不下去了,随便找了个借口,灰溜溜地离开东宫。
当夜,太常寺的灯火彻夜未熄。
高履行伏案疾书,笔尖在纸上摩擦出“沙沙”的声响。
一封封密信,带着他颤抖的笔迹,飞向四面八方。
终于,最后一笔落下,高履行长舒一口气,眼神坚定。
他在落款处,不再写“匿名”,而是写下了自己的名字——“臣高履行,顿再拜”。
夜很深了,他放下笔,看着窗外,喃喃自语:“殿下,您才是那个真正点火的人啊!只是……这火,到底会烧向何方呢?”
他拿起火折子,吹亮了火苗,将写好的信件,小心翼翼的封好。
“大人,你要亲自去送?”门外,他的心腹轻声问道。
高履行没有回答,只是将密信揣入怀中,披上蓑衣,消失在了茫茫夜色中。
临走前,只留下了一句话:“备马,进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