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线索指向了一个扫街老卒。
这老卒,每日清扫东宫外围的街道,已经持续了半个月。
他衣衫褴褛,形容枯槁,看起来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底层百姓。
但薛仁贵却现,此人每天都能得到武媚娘赏钱一贯!
要知道,一贯钱,足够一个普通百姓一家老小吃上半个月了。
一个扫街的老卒,竟然能得到如此丰厚的赏赐,这实在有些不合常理。
薛仁贵立刻派人暗中跟踪这个老卒。
那老卒白天依旧在东宫外围扫街,一丝不苟,兢兢业业,仿佛一个勤劳的老黄牛。
到了晚上,他却并没有回家,而是偷偷摸摸地溜进了一座破庙。
破庙里,破败不堪,四处漏风,只有几尊残破的佛像,孤零零地立在那里。
老卒走到一面墙壁前,从怀里掏出一块炭条,开始在墙上画画。
借着微弱的月光,薛仁贵的手下看到,老卒画的是三个简单的符号:一盏灯,一口井,一辆车。
画完之后,老卒小心翼翼地将炭条收好,然后躺在地上,和衣而眠。
第二天一大早,老卒便离开了破庙,继续去扫街。
没过多久,另一个乞丐走进了破庙,他走到那面画着符号的墙壁前,仔细地看了看,然后用破布将墙上的符号擦去。
擦完之后,乞丐离开了破庙,一路向南走去,消失在茫茫人海之中。
“图记接力……无需文字,亦可千里传讯!”薛仁贵听完手下的汇报,顿时倒吸一口凉气。
他立刻将此事禀告给了李承乾。
李承乾听完,”
他沉吟片刻,对薛仁贵说道:“传令下去,让徐惠设局,朕要看看,这媚娘,到底想玩什么花样。”
徐惠领命,立刻开始着手布置。
她乔装打扮成一个贫妇,混入了施粥的队伍之中。
施粥的尼姑,果然是武媚娘母族的远亲,一个面容慈祥的中年妇人。
徐惠排在队伍的末尾,一边装作饥饿难耐的样子,一边偷偷地观察着四周。
轮到她的时候,她接过尼姑递来的粥,道了一声谢,然后假装不小心,将一枚刻有“贞观”字样的铜灯坠遗落在了地上。
那铜灯坠,是她特意准备的,做工精致,小巧玲珑,是东宫特有的物件。
做完这一切,徐惠若无其事地离开了施粥点,回到了东宫。
第二天,长安街头的歌谣,果然生了变化。
“灯有印,人有命,藏火者终被火映。”
新的歌谣,取代了之前的“癸字灯”,迅在长安城中流传开来。
李承乾听着手下汇报上来的消息,嘴角露出一丝冷笑:“她在回应我……她知道自己暴露了,却仍要唱下去……有意思,真是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