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甲寅来了兴趣。
&ldo;自己盖个烤烟房不就行了么?小一点儿,象生产队烟房一半儿大,也花不了几个钱&rdo;。
&ldo;人手就自己家人干,忙的时候不够用,就跟别人家换工,这回你帮我,下回我帮你&rdo;。
&ldo;地有了,烟还是那个烟,技术还是那个技术,销路也不愁,烟站总是愿意收烟的,收生产队的,收个人的,也没什么两样&rdo;。
&ldo;爸,老叔,你俩没事儿,明天到舅舅那里,跟舅舅核计一下这个法子&rdo;。
&ldo;对啊,我怎么把他舅舅给忘了呢,老五,咱俩明天就去,驹子这招儿,没准还真就行&rdo;。
林甲寅老爸,什么叫做没准儿就行?
一准行好嘛。
绿江的烤烟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17年。
当初是由外国的烟草公司引进这里种植的,所以叫做洋烟。
由于绿江山区独特的气候,这里的烟叶比较薄。
在国际烟叶贸易中,烟叶的税收是按磅计算。
在同等重量下,绿江烟叶的烟叶量,就比别的地方出产的烟叶多,能卷出更多的香烟来。
因为这个原因,绿江的烟叶,比其他地方的烟叶更加畅销。
林驹这个主意,并不是他的创意。只是来自于前世的经验而已。
有些可笑的是,这个主意,前世恰恰就是林甲寅老爸的主意。
只是在时间上,林甲寅想出这个主意要晚一些,要在今年春节的时候,才提出来这个想法。
正是在林甲寅的带领下,从明年开始,这里就有许多个人开始种烟烤烟。
再往后,在政府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下,对农民的烤烟房进行了改造。
改成自动控制温度和湿度的烤烟房,烟叶质量大幅度提高,劳动强度大大减少,收入却上升了许多。
直到林驹的前世,烤烟还是当地很多农民的一项重要收入来源。
第60章营养问题
收购蛤蟆的事儿,比林驹预想的要顺利得多。
不到八天,林驹和黄天大两人手里的钱就用光了。
这回林驹是在二姨家借的钱,本想再去借一回,又觉得上回借的还没还上,再去借不好,也就作罢。
一万个蛤蟆已经收够了,除去分给黄天大的,自己能赚六百块。这个效益已经很不错。
钱是赚不完的,适可而止也行。今后有的是机会。
收来的蛤蟆,林驹分成三份儿,一份在二姨家晾晒,一份儿在黄天大家晾晒,一份儿在三道河自己的住处晾晒。
老妈赵杰英打算叫林驹在自己家里晾晒,但是林驹找个借口推辞了。
她害怕放在自己家里,没等自己去卖,老妈和大哥就给卖了。
那样的话,钱十有八九就进了老妈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