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算是有了一个好收成,没有了天灾人祸,整个大明的所有人,上至官员,下至百姓们都仿佛身上取掉了一个无形的枷锁。
上街的人多了。
大着肚子,出门散步的小媳妇们也跟着多了。
只是百姓们对妇幼院的认可,弄得这种专门接生产妇的官办场所,也跟着床位紧张了起来。
崇祯走在街上。
陪同在身旁的依然是袁可立。
袁老经过了一年修养,虽然身体大不如前,可也不是一般的老头子能够比得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的。
“大明的人口,眼中见者越来越多了,粮食的预算,足不足以支撑这一次人口增长的跃迁?”
袁可立瞧着满街跑的小孩子,还有撑着后腰,听着大肚子的孕妇们。
这些都是大明的未来。
只要这些小家伙成长起来,即便是不聪明也无所谓,只要有力气,不是很傻,那么都会有一个好去处。
而且要比他们的父辈们生活的好得多。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好时代。
史书上都没有记载过的好时代。
“粮食没有一点问题,你是不知道,辽东广阔的土地上,今年有多少收成,足够大明的人,不需要干活,吃一年都吃不完的量。”
崇祯是没有想到,在关内没有办法提升的产量,居然在关外给提升起来了。
只能说,那个地方的土地是真的很肥沃。
虽然只能一年种植一次。
“这么多?”
袁可立不可思议的问道,若是老人不想君前失仪的话,绝对话骂出口。
前面几朝大臣脑袋里装的都是大粪还是什么,居然把这么好的地方拱手送人,真的是觉得自己已经很富有了,还是怎的?
难道这些人,也都是奴才命?
不给人做奴才,浑身都不舒服?
所以才一个劲的挖大明的根基,想要换一个主子?
袁可立想不明白,实际上就是已经在工程队中,干活了好长时间的那些官吏们,也都想不明白,当年他们到底是怎么想的。
报纸这种东西,这些人还是能够接触到的。
大明的变化,他们是看在眼中。
对于辽东的一切,也都在报纸上可以找到。
这些人可从来都没有想过,大草原每一年出栏多少牛羊和战马,辽东会出产多少粮食养活大明多少子民。
这些可都是巨大的财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