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小说网

面包小说网>关于民国历史的书 > 第34章(第1页)

第34章(第1页)

袁世凯记忆力惊人,对人名、地名和别人的性情爱好烂熟于胸,哪怕只有一面之交的人,多年后他还能一口叫出人家的名字,道出别人的经历和爱好。他的这一本事经常让人心中吃惊,既感到荣耀有面子,又觉得此人精明不可欺。

所以袁世凯没事的时候就深入各营,接近下级军官和士兵,叫他们的名字,搞得这些人又是高兴又是吃惊。这还不算,最让人佩服的是,他不只是能叫出对方的名字,他还记得住对方的性格和优缺点,以便量才为用!

至于和士兵一起吃苦训练、一起吃大锅饭,热切慰问困难士兵、送温暖之类的活动,袁世凯更是没有少搞。因为袁世凯明白,他送的不只是温暖,送的是感情,更是尊重!

至于对自己刻意要拉拢的人物,袁世凯更是用心。比如他在家吃饭,看到是红烧大蹄膀又或者是奶酪,就会吩咐随从端一份送到冯国璋家里,交代说,袁大人用饭时,想起这个菜冯将军也爱吃,所以送过来请将军品尝。

有这样的上司,哪个部下能不感激涕零?

如此一番运作之下,袁世凯那微胖、略憨、面带微笑的好先生形象深入人心,他在这支军队里也树立起了绝对的威信。

114、

(6)袁世凯背后的男人们

一年的时间就在辛苦劳碌中匆匆过去了。

这天,袁世凯的直接领导,新任兵部尚书荣禄决定检验一下袁世凯的成果,他知道只有突然袭击才能看见最真实的情况,于是不打招呼就来到了天津小站。

荣禄看到了操练场上的新军。

军容整齐、士气高昂、军事过硬、器械鲜明,给人的感觉太震撼了!荣大人当了一辈子的军人,从来就没有见过如此优秀、如此现代化的新式部队。

荣禄不由得暗自感叹:真正的威武之师、文明之师就应该是这样的吧!于是爱才之心不免油然而生。刚好袁世凯也想找个靠山,于是饭桌上一番推杯换盏之下,袁世凯就成了荣禄的心腹。

至此,袁世凯已经有了两座靠山:李鸿章、荣禄。一个是汉人大臣里的第一人,另一个则是备受慈禧宠幸的满洲贵族实力派大臣,可谓是双保险啊。

虽然袁世凯的这支新建陆军很厉害,但美中不足的是人数偏少,只有七千多人,威慑力还不够大。

但无论如何,史书都将永远这么记载:中国第一支真正近代化的军队,新建陆军的缔造者,叫袁世凯。

以&ldo;小站练兵&rdo;为,我们中国军队才逐渐从冷兵器时代走向了热兵器时代,这种时代的更替,绝不是简单的武器的更新,更是作战理论、训练方法、军队组织形式的全面进步。

能练出这么一支军队,不能不归功于熟谙军事的将才袁世凯,不过成功人物的光环背后,总有那么一个默默奉献的人。

站在袁世凯背后的人,就是默默奉献的徐世昌。

天津小站练兵的一切成绩都离不开徐世昌的出谋划策,呕心沥血,袁世凯应该为自己十八年前的慧眼识人感到骄傲!

当然,王士珍、段祺瑞、冯国璋这三位先生的贡献也是有目共睹的。而且他们作为一线技术人员也从德国人那里学到了很多东西,以后中国人练兵就不用再如此依赖德国人了。当然,这段宝贵的经历也将他们锻造成了能练兵、能打仗的将才。

此时,相信没有一个人能意识到天津小站军事集团的能量。

接下来的岁月里,从小站练兵跟随袁世凯起家的军官,爬到省军区司令以上的就有三十四人,其中还出了四个民国总统,九位民国总理。

&ldo;天津小站团队&rdo;的成就是疯狂的!他们影响了中国半个世纪的社会格局。

115、

第九章晚清冤案之戊戌冤案

(1)老跟李鸿章唱反调的人

就在袁世凯忙得不亦乐乎的时候,光绪皇帝也没有闲着。

1875年,4岁的光绪继位。十四年后,即1889年,18岁的光绪终于结婚了,这年纪在当年那是绝对的晚婚,要知道清朝皇帝多在14岁就成婚了。

光绪晚婚的原因很简单。清朝有规矩:皇帝结婚后,训政(譬如垂帘听政)之人必须将政权归还于皇帝。而慈禧不愿意那么早就退居二线,所以就拖到了光绪18岁。

直到大婚的这一年,拖无可拖的慈禧终于答应把政权还给光绪(归政)。可实际上,慈禧在归政后,并没有完全交出权力。

按照规矩,慈禧不能像以往那样随时随地地接见大臣、接受大臣的直接上奏,但她给自己开了两个小灶:

一是她一手提拔的军机处首领礼亲王世铎、总理衙门总理庆亲王奕劻可以随时觐见,这两个人还可以带领普通大臣觐见,也可以转呈普通大臣的奏折;

二是光绪在处理军国大事时必须向她请示,她同意之后才能施行(诸大政,莫不案承慈训,始见施行)。

总之,慈禧太后依然没有远离帝国的最高权力。

光绪与同治不一样,他不喜欢锦衣玉食、无所事事地终老一生,他是一位有血性、有理想、有抱负的上进青年,他渴望自己有所作为,他渴望摆脱操纵。

于是,他向慈禧示好,向慈禧称臣,为的就是终有一天可以摆脱&ldo;亲爸爸&rdo;(慈禧)的控制,成为一个说话算数的皇帝。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