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服务记录一般包括以下几个内容:服务对象姓名、参与服务成员(签名)、服务时间(×月×日×时×分——×时×分)、活动内容、服务后的小结、下次活动打算、服务对象意见(或签名)。记录作好后交班主任老师评阅,再发给学生进行下一次社区服务记录,这些内容便于教师了解情况。
鉴于社区服务记录在社区服务中的特殊作用,因此,社区服务记录的形式引起我们的注意。根据我们对自开展社区服务以来的79本记录的分析,社区服务记录大致分为以下几种形式。
1。表格式(见记录形式一、二)
表格式的记录特点是,几乎包括所有社区服务记录要求记下的内容,但“服务内容”一项非常简略。记录形式是社区服务开始的第一个学期记录,仅有服务对象、时间、参加人员、内容几项。教师通过表格式记录,难以了解社区服务的具体情况。其最大弊端在于:很容易使社区服务流于形式。
2。提要式(见记录形式三)
包括要求记录的各部分内容,惟无下次活动打算。教师的批评指出了这种记录的不足。
3。分档式(见记录形式四)
学生将记录分成四个部分:记录一般内容部分,包括时间、服务人、服务对象;记录服务内容部分,概括地记录下当次谈话的主要内容;记录感想和计划部分;服务对象的评价部分。这个组的记录为整个社区服务记录所仅见。只不过张可如老人是退休教师,一般老人文化程度低,难以亲自写出评语。可由老人说出,学生记录再由老人签名认可。也不一定非要每次都有评语不可。
4。叙事式(见记录形式五、六、七)
记录形式五是单纯叙事。这种记录内容生动,大致可以看出当时活动的过程及效果。
记录形式六记录了一个过程,使人们能够对这一组的活动情况产生一个总括的印象。
记录形式七对当次服务内容择要点作详细记录,使人立即感受到社区服务的真正意义所在。
5。感想式(见记录形式八、九)
感想式记录可以看作是一个阶段后小组服务小结或老人对小组服务的评价。学校或社区亦可以参考这些感受或记录对社区服务作出综合性评价。
记录形式八是老人的感受,由老人口述、学生记录完成。通过老人的评价,我们可以了解社区服务的实际效果及存在的问题。
记录形式九是学生在“洋泾中学社区服务工作表彰大会”后的小结,从中可以看出学生对社区服务的态度。
我们结合记录的内容与形式,把记录归为五种类型。每种类型的优劣长短,读者们可依据记录的三种作用,分析我们所给出的九种记录形式,作出自己的判断与选择。在这里,我们需要指出的是,洋泾中学学生“社区服务记录”经历了一个由略到详,由单一的表格形式到多种记录形式的变化过程。记录形式的演变反映了学校教师对学生记录作用的看法的变化。如果只是为了督促学生的社区服务,那么表格形式就足够了;如果要较详细地了解社区服务的过程情况,加强对学生社区服务的指导与激励,那么表格式记录就显得过于简单了。
第七次社区服务
时间:3月17日下午第一节课后服务人:查婷、黄维、姚凌洁服务对象地址:浦电路300号
内容:今天我们一开始给张奶奶谈了我们的寒假生活以及我们在寒假中在思想上的所得所失。黄维谈到了她父亲带她回他插队时的地方的所见所闻,在其间,给她印象最深的就是那里要饭的人太多了。由此,我们谈到了贫困山区,谈到了那里的失学儿童。我们给张奶奶介绍了我们学校开展的一个班级支援一名失学孩子的事和我们在学校里看到采访贫困山区的录像,讲了我们对此的感想和体会,拿我们现在的生活同贫困山区的孩子相比较,我们现在的生活真的是好多了。
我们的谈话内容非常广泛,海阔天空。最后我们还谈到了中国的人口问题、人口素质,我们将会加倍努力,为使我国达到小康水平而献出自己的力量。
感想:我们得珍惜自己的生活,除了好好学习外,还尽可能地帮助别人,为祖国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计划:我们将给张奶奶讲我们听包起帆报告后的感想。
老师评语:好!
今天我们从家庭生活谈起一直扩大到全国的情况,我感到我们的孩子很有理想,很体会我们的幸福,也很关怀边远山区人民的痛苦。从这一点出发,我觉得我们的国家的前途将会是光辉灿烂的。
谢谢!张可如1995年3月17日
记录形式五
服务对象:徐润祥、徐荣发
日期:2月23日
参加服务者:王吉亮、周志强、杨成钢、周卿、翁皓
服务内容:
在与老人接触多次后,我们得知徐润祥伯伯会下象棋,今天,我们几个决定好好与老人下盘棋。
摆好棋子,我们五个人你一步、我一步,向徐伯伯发出挑战,徐伯伯微笑着,丝毫没有被我们气势汹汹的阵势唬住,提马出车,从容应对。
姜还是老的辣,我们一个疏忽,车落入了炮口,我们争着要悔棋,老人拗不过我们,点头答应了,一时间,笑声、闹声汇成一团,另两位不会下象棋的老伯也凑上来看热闹。
经过几番厮杀,棋局成了和局,皆大欢喜。三位老人乐成一团。
时间不早了,我们起身告辞,老人送到门口,问:“你们什么时候再来啊?”
评价:
被服务单位(盖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