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上便服,返回谨身殿,朱元璋立刻向朱标发问:
“此番收获颇丰,你可看出有何隐患?”
显然,这是在考验朱标,也是为防万一。
朱标急忙回答:“目前来看,并无隐患,至少短期内如此。”
朱元璋点头,随即吩咐:“让太子去请叶轩,此事由他提出,理应让他知晓结果,且后续行动,也需听听他的意见才放心。”
第379章对付天竺的策略
正欲命太监前去,朱元璋却突然改口:
“不必你去,让太子去!”
这句话给予了叶轩极高的重视,就连朱标也稍感惊讶,随后才回过神来。
此事原本就是朱标与叶轩率先商议的,此刻再由朱标去请叶轩,倒也在情理之中。若两人长久不见,恐怕日后会产生隔阂。毕竟,朱标曾承诺会为叶轩保密。
尽管叶轩早已料到朱标不会隐瞒此事,但以朱标的性格,可能会觉得自己对叶轩有所亏欠。因此,朱标决定借此机会,与叶轩自行和解。
于是,朱标领命后,急忙前往叶轩家中。一路上,他设想了各种可能的情况,但真正见到叶轩时,却无言以对。
朱标自幼接受儒家教育,重视信义。进入军中后,更懂得言出必行。对于叶轩的事情,他自觉处理得不太妥当,因此见到叶轩时心生惭愧。
而叶轩却似乎一切如常,见到朱标后,依然如旧行礼。察觉到朱标的不自在后,他还反过来安慰了几句,随后与朱标一同进宫。
不久,朱元璋坐在亭中,见到叶轩便招手示意他坐下。
如此礼遇,实属罕见。但叶轩并未在意,道谢后便直接坐下。
朱元璋是个果断之人,看出叶轩的心思后,便开门见山地说:“叶轩,你的计策已经成功了,想必你也收到消息了吧?”
朱标在一旁也好奇地看向叶轩,想知道他会如何评价这次行动。然而,叶轩的反应却令人意外。
他勉强挤出一丝笑容,有些惭愧地对朱元璋说:“陛下明鉴,臣近日身体不适,一直在家休养,不知外界发生了何事。不过,既然您这么说,想必天竺已经屈服,给了您不少好处吧!”
朱元璋没有追究叶轩的含糊其辞,只是点了点头,承认道:“没错,他们比我们想象中更容易对付,一见到大明的军队就立刻服软,赔偿了不少东西。”
朱元璋一挥手,随即有人呈上礼单。
“看,这是赔偿,可有中意的,挑一两样带走!”
此言一出,旁侧太监皆显困惑。
朱标亦犹豫,是否该提醒朱元璋此举不合礼法。
但叶轩深知,朱元璋此举意在安抚,且暗示他尚未满意,或有后续动作。
叶轩微笑婉拒:
“陛下,臣仅动了口舌,若轻易受赏,军中将士必感心寒。”
说完,他合上礼单,向朱元璋进言:
“若陛下欲用兵,臣以为成效甚微。”
朱元璋望着叶轩,面露惊异,问:
“何意?莫非你认为明军不及天竺?”
叶轩摇头,道:“非不及,乃不值。他们轻易赔付,我们何必劳师动众,与之拼命?”
朱元璋闻言,面色转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