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此类事做多了,他们迟早会警觉,终将与我们决一死战!
与其那时出兵,不如趁他们虚弱,一举拔除,为何你觉得不值?”
朱标亦感疑惑,毕竟已探明天竺虚实。
大明费尽心机,收获颇丰,岂能就此罢休?
正当朱元璋父子心存疑虑,叶轩继续说道:
“陛下试想,若能不战而胜,岂不大省开支?且此番联盟,让各国受益,但他们若视大明为好战之国,谁又能保证他们不会背叛?”
朱标忍不住问:“那你之意是?”
叶轩望向朱标与朱元璋,略作思索后答道:
“不战而屈人之兵,当前联盟尚不稳固,我们应一面巩固联盟,一面瓦解天竺!”
叶轩随即剖析当前局势。
“此番之后,各国对天竺的戒惧大幅减退,此长彼消,日后若对大明而言,攻伐天竺虽可胜,但这份戒惧恐将转嫁于我们。”
“此时,应让各国感到追随大明能获诸多益处,方能凝聚人心。天竺经此变故,内部必将动荡,经济亦遭受重创。”
“待合作启动,大明在经济上将成为各国之首,届时陛下若能封锁天竺经济,断其贸易往来,我们便成功大半。”
朱标闻言,似有所悟,问叶轩:“你是说,要让大明迫使天竺孤立无援?”
叶轩颔首:“封锁一段时间后,其内部自乱。届时,可视情形定下一步行动,或扶持新势力,或瓦解其统治。”
“为经济民生计,天竺必对大明俯首称臣,数年之内,我们亦可掌控天竺,令其有名无实,成为大明殖民地。”
朱元璋听罢,眉头紧锁,显然在权衡利弊。
瓦解手段他已掌握不少,经济封锁亦非难事。
只是需耐心等待数年,他心中仍有不甘。
“叶轩,另有一事,五石散恢复亦需时日,否则即便得地,一群废人又有何用?”
叶轩轻声道,言辞间似有魔力。
朱元璋瞬间明了,叶轩之意在于,待商贸复苏,应将五石散引入天竺市场。
五石散,古物也,有言魏晋之后诸多不幸,皆源于权贵沉溺于此,丧失进取心。
传闻终归传闻,然其害不可轻视。
朱元璋于高丽曾试此药,深知其法与害。
闻叶轩提及五石散,即明其阴谋。
若真用之,天竺人短时难复体力,军力削弱,劳力亦减,大明控之亦难维持劳作。
权衡之后,朱元璋遂应叶轩之议。
换他人或觉此法卑劣,但朱元璋历经沧桑,早已不顾虚名,只求实惠。
于他而言,征天竺仅为手段,若有利更大之途,不介意稍待。
初欲用兵,因天竺弱且执政者怯。
今思之,迫急则明军无损乃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