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柏放下手中筷子,轻笑应声:
“为何不呢?”
随即又言:
“当然要弄清楚一点,驱虎吞狼,和‘借刀’并不一样。”
“本质上而言,两者完全不同。”
朱棣略皱眉头,面露困惑。
心中却想着,不就是借人之力收拾另一人,坐享渔翁之利么?能有什么分别?
但心里虽说不信,手上的动作却没停下——又是斟酒,又是夹菜,边做边道:
“先生请细讲。”
苏柏抬手微微示意:
“不用这么客气。”
“要明柏其中奥义,就得回到当初情境中去,分析事件动因。”
“从动机入手揣摩才能看得明柏,光凭结果说不清楚。”
“彼时荀彧对刘备、吕布、袁术三人个性,了解得很清楚。”
“他知道,刘备为人老实,忠厚,吕布则粗中少谋、易疑心重,而袁术又是个极其自负、贪图虚名的人。”
“正因此,才设局叫三方面互相防备、互相制衡,最终甚至反目动手。”
朱棣听到这,不由一怔,心神一阵震荡——心想,这帮谋士当真了得,心思竟能深至此地!
看来还是当武将来得痛快,提起刀便可冲锋向前,无需算计人心。
苏柏继续说道:
“有了这样的前提,布局才显得水到渠成。”
“荀彧先私下写信传与袁术,告其说,刘备打算率军前来攻打他的地盘。”
“袁术接信必怒。
同时,他又假天子诏命,明令要刘备领兵讨伐袁术。”
“一边密报,一边明旨。
这一步安排下,两家几乎避无可避。”
又言:
“一般到这程度,计策也就差不多完成了。
但荀彧不止于此。”
他饮了一口酒,润声再述:
“他断定吕布不可能坐视不顾,必会趁机偷袭徐州,因而局势又加添混乱。”
“这三路人马互相纠缠,无论谁赢谁输,最后皆为曹操所利。”
说到底,只是基础中的基础。”
“而所谓驱虎吞狼,则要求用计之人要有更高筹谋之才、看人识人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