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小说网

面包小说网>清宫秘史讲的是什么 > 第233章 肃顺不死慈禧难出2(第3页)

第233章 肃顺不死慈禧难出2(第3页)

咸丰遂派怡亲王载垣等四人展开调查。

经详细核查,发现平龄的朱卷和墨卷内容存在不符之处。

什么是朱卷和墨卷呢?

考生进入考场后,需用墨笔填写姓名并作答。

本场考试结束,墨卷先由收卷官仔细核对,再交弥封官将考生姓名、籍贯等信息糊起来(类似如今试卷的密封处理),

然后送往誊录所,在誊录所,誊录官会用红笔照抄墨卷内容,形成朱卷,

抄完后还要由校对官认真核对,确保朱卷和墨卷内容完全一致。

最后,朱卷被送交给阅卷官进行评分,墨卷则存档以备查验。

如此流程,旨在让阅卷官既看不到考生信息,也接触不到原卷笔迹,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减少徇私舞弊的可能性。

平龄试卷出现墨卷和朱卷不符的情况,无疑表明有人篡改了朱卷,背后必定存在阅卷官违法犯罪之行为。

刑部动刑,平龄扛不住招认,说自己买通了阅卷官进行舞弊,可惜,他在狱中受刑过重而死。

究竟是谁收受钱财改动了试卷,至此无解。

戏子的事刚完,又查出考生罗鸿祀是个目不识丁的“二傻子”,却也考中了举人,这其中的猫腻不言而喻。

经过审问,查明他重金贿赂了主考官柏葰的小舅子靳祥,并结识了同考官浦安。

靳祥趁着整理考卷的机会,将罗鸿祀的考卷与中榜举人的考卷进行了调换,使得罗鸿祀得以考中举人。

当拿来罗鸿祀的考卷一看,只见其文理不通,错别字竟多达三百余个。经复审和重考,其舞弊行为确凿无疑。

同时,副主考官程庭桂的儿子也被查出收受考生金银。

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咸丰九年,载垣等人奏请先审结柏葰与罗鸿祀案。

此后,靳祥畏罪自杀。

按照清朝律例,科场舞弊向来是重罪。咸丰帝念及柏葰身为“宰相”,又是老爷子道光帝的宠臣,

加上当时很多臣子求情从轻发落,皇上有意法外开恩。

但肃顺却大声说no,并据理力争:“陛下,科场乃选拔人才的重要大典,若容忍此等舞弊行为,如何能让天下士子信服?

柏葰身为朝廷重臣,知法犯法,更应从重处置!”

最终,柏葰成为清朝唯一因科场舞弊被处死的大学士。

涉案的五十余名官员,或被斩首或被流放。

七月,程庭桂父子案审结,程庭桂之子被处斩,程庭桂本人则被发配至宁古塔服刑。

这起案件的严厉处置,犹如一记重锤,对当时的官场风气产生了巨大的震慑作用。

自此后直至科举制度被废除,再也没有发生过大规模的舞弊事件。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