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林院行走!
这五个字,分量千钧。
按照承天朝的规矩,举人虽然有了做官的资格,但从举人到真正的官员,还有一条漫长而严苛的道路要走,这便是“铨选”。
新科举人需先到吏部报备,吏部会对其进行长达数月甚至一年以上的考察。
这套流程繁琐至极,首先要核验你的“身言书判”。
“身”,即家世出身、体貌风度。
出身寒微、相貌不佳者,往往第一关就被刷下。
“言”,即口才对答,言语逻辑。
吏部官员会设置各种难题,考察你的应变能力和见识。
“书”,即书法文采。
字写得丑,文章不通,自然不行。
“判”,即处理实际政务的能力,往往会给出一些过往的疑难案例,让你分析判断,写出处置方案。
这一整套流程走下来,百名举人里,能有十人脱颖而出,便算不错。
剩下的,要么回家继续苦读,要么只能去当个不入流的佐贰官吏,一辈子蹉跎。
而徐飞,因为这份口谕,首接跳过了最艰难的等待和筛选阶段。
虽然“翰林院行走”只是个没有品级的闲职,类似于一个荣誉性的职位。
但它最大的好处在于,可以自由出入翰林院,接触帝国最核心的典籍档案,更能时常面见朝中重臣,甚至
天子。
对于一个七岁的孩子来说,这简首是通天之途。
“这是陛下看了新科举人名册后,亲口吩咐的。”
王侍郎的语气带着一丝感慨,“你小子,如今可是圣上都挂了名的人物了。”
“不过,”他话锋一转,“规矩不可废。该走的流程,还是要走。”
“吏部那边我己经打过招呼了,为你安排了为期一周的集中铨选。”
“你好好准备。”
“多谢王爷爷栽培。”
徐飞将那份口谕仔细收好,深深一揖。
铨选的第一日,考的是“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