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周边,以重利借粮,解燃眉之急”
一条条,一款款,清晰明了,环环相扣。
从救人,到安置,到吃饭,再到防疫,最后到后续的粮食来源,每一步都想到了,每一步都做得果断而有效!
这哪里是赈灾,这简首就是一本教科书!
一本足以载入史册的赈灾教科书!
赵衍激动地翻到奏折末尾,想看看是哪个经天纬地之才,为他解决了如此大的一个难题。
落款是楚州知府的名字,但在知府的名字旁,还有一行小字,用以说明这些策略的真正提出者。
“以上诸法,皆出自于游学至此的徐飞徐大人。”
徐飞?
赵衍拿着奏折的手,微微颤抖。
他将楚州这份堪称完美的答卷,与朝堂上那些重臣的相互攻讦、束手无策,两相对比。
一股“果然如此”的预感得到了印证。
“哈哈哈哈哈哈!”
赵衍突然大笑起来,笑声在空旷的御书房里回荡,吓得一旁的内侍总管浑身一哆嗦。
他己经很久没见过皇帝如此开怀了。
“臭小子,游学还能给我搞出这么大个惊喜来。”
“天佑我大承!真是天佑我大承啊!”
他将楚州的奏折重重拍在御案上,眼中的阴霾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灼灼的光芒。
他有了!他有破局之法了!
“来人!”赵衍站起身,“传朕旨意!”
“将此份楚州赈灾之法,即刻謄抄百份!动用所有驿站,八百里加急,发往江淮所有受灾州府!”
“着令各地巡抚、知府,即刻起,一体遵行此法!所有赈灾事宜,以此为纲!不得有误!”
他停顿了一下,眼中闪过一丝厉色。
“再传朕一道密旨给恭亲王赵恺!让他亲率锦衣卫,巡查江淮!若有阳奉阴违、贪墨无能、贻误救灾者”
“不必上奏,准其先斩后奏!”
“遵旨!”
内侍总管领命,飞奔而去。
御书房内,重新安静下来。
赵衍重新拿起那份来自楚州的奏折,摩挲着“徐飞”那两个字。
“好一个徐飞”
他低声喃喃,嘴角抑制不住地上扬,“朕当初果然没有看错!”
“此子,真乃国之栋梁也!”
赵衍琢磨了一番——
算算日子,徐飞那小子十岁殿试之期也该到了,等他回来,朕要给他大大的升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