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还引得武邑县城墙上的兵卒一阵惊慌,但是很快看到了『夏侯』的旗号之后,便是又重新懒散了下来。
夏侯儒就在队列之中。
虽然说身上穿着战甲,但是腰间却没有了战刀。
一趟冀北之旅,也使得夏侯儒的心态发生了改变。
屁股决定一个人的位置。
小的时候,屁股上包着尿裤,所以最关注的就是吃喝拉撒睡。
青春期的尸首屁股长毛了,顿时想法就多了……
现在夏侯儒的屁股跟着魏延跑,思维也就开始骠骑化了。
魏延用刀鞘捅了捅夏侯儒的后腰,『上去叫门!』
夏侯儒有些迟疑,但是后腰上又被魏延捅了一下,便是略带一些忸捏的往前,可是不知道为什么,喊开了一嗓子之后,便是顺畅了起来……
城门上的军校对于『夏侯』熟悉,但是对于夏侯儒不熟悉。因此一开始的时候也没给夏侯什么好脸色,拒绝开城门。
这一次,夏侯儒不用魏延提醒,便是立刻仰头大骂起来,威胁守城的军校。
不过有意思的是,守城的军校却在城头上冷笑,甚至还跟夏侯杠上了,指着城外的那个残破营地,让夏侯儒带着人去那边休息,反正咬死了城门黄昏落锁之后就不会再开。
魏延见状,便是微微斜眼示意了一下护卫。
护卫借着前面兵卒的掩护,上好了弓箭,找到个机会便是抬手就射!
箭矢闪电一般的射出,正中城头那军校面门!
在守军一阵大呼之中,魏延一巴掌将夏侯儒拨到了一边,『废物!叫个门都叫不开!来人!给我抢城!』
……
……
平心而论,冀州的局面并不算太坏。
再怎么说,曹操和斐潜之间,依旧算是内战。
连春秋战国的国战都算不上,只能算是诸侯内战。
一方面是曹操之前已经做了相应的安排,邺城是冀州的核心,核心不丢,其他地区原本曹操也顾不上太多,丢不丢干系不大。
另外一方面则是冀州实在是太大了,比起幽州来说扩大的县城数量,如果骠骑军想要完全占领,那么必然导致兵力分散,如果不占领,只是让城头换个旗帜,那么骠骑占不占领,意义也同样不大。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却也是政治矛盾最终的解决方案……
打赢了仗,什么都好说。
曹操如果赢了,那么冀州这些郡县就算是被一度占领,要重新获得回来也就是一句话的事情,而一旦战败,那么就算是这些郡县死死抱着曹氏大旗,也没能有什么有益于曹氏的结果。
不过,熟悉曹丕的人都清楚,现如今曹丕尽力维持平稳气场之下,依旧是一种最为出离的愤怒……
因为这或许是他人生当中,第一次遭遇到如此直接如此干脆的背叛。
如果在重围之下,亦或是什么艰难的环境之中,夏侯儒投降了,曹丕虽然也会生气,但是不会如此的愤怒。
试想一下,如果不是曹氏和夏侯氏的关系,曹操怎么会将夏侯儒派遣到曹丕的身边,而让任先去当陈群的副手?
这本身就有亲疏之分的。
或者反过来说,曹氏能有今天这般的地位,夏侯氏也是出了大力的,应该是一损俱损,一荣俱荣才是。长久以来,曹氏和夏侯氏都是一体两面。曹丕也知道这一点,所以他不知不觉当中就会对于夏侯氏有更高的要求。
这就像是看见旁人的熊孩子一百分就考个五十,多半是选择哈哈哈说一声成绩不代表一切么,但是自家的熊孩子只考了五十,看见了就觉得血往上涌脑血管都要爆了一样。
同样都是五十,效果就完全不同。
或者说,曹丕现在还不能理解什么是『亲属苛刻现象』,毕竟有很多的人习惯在比较亲近的人面前卸下社交面具,更自由地表达情绪,包括但是不限定于不满或高要求,因为潜意识认为亲密关系具有更高的容错性。
而对于亲属群体之外的的人保持礼貌,也不会有什么太多的需求。
这同样也是因为曹氏夏侯氏本身在曹操崛起的过程当中享受了更多的利益,所以曹丕自然希望能够从曹氏夏侯氏身上得到更高的回报,但是曹丕忘记了夏侯儒也就只是一个普通人,如果不是姓夏侯的话,其本身的才能连混到曹丕身边的资格都没有。
曹丕显然不够能够理解这些,所以他因为心理账户失衡而产生不满,大概就是『我为你付出这么多,你为什么不能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