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钉在马文才眼前晃了晃,他忽然想起那个秋日,张念安抱着药包走进马府,发间的野菊沾着露水:“她问我‘马公子,这药是给谁吃的?’……我怕她多嘴,就说‘是给老太太安神的’……可她看见丹炉里的银钉,转身就跑……”他忽然抓住张小帅的手腕,指甲掐进对方皮肉里,“我没想钉她!是王典史说,试药人见了秘密就得死……”
“所以你追出去,在巷口钉了她的风府穴,再用‘瑞丧司’的布裹了扔进乱葬岗?”张小帅甩开他的手,摸向腰间的獬豸玉佩——那是妹妹临终前塞给他的,玉角上还留着道浅痕,像极了银钉的钉头,“她死前攥着半块帕子,帕角的银线断口,和你衣柜里的粗麻布能拼上——你说,她咽气时,是不是还想着,马公子怎么会害她?”
大堂的铜漏“滴答”响了五声,应天府尹忽然指向王典史腰间的牛皮袋:“搜他的火漆印!密信上的齿轮纹,必定是用官印改刻的。”
牛皮袋扯开的刹那,铜印“当啷”落地,印面的獬豸纹被凿去一角,replacedby齿轮图案——正是十二枚银钉钉头的模子。王典史盯着铜印,忽然想起父亲临终前的话:“典儿,这印能保你一辈子荣华……”可如今这印沾着十二个人的血,齿轮纹里嵌着的不是官威,是十二道永远合不上的伤口。
“大人,”张小帅将银钉、画轴、铜印一并推向前,“十二枚银钉,十二名试药人,每枚钉头的血都是亲眷的——马文才钉死了父亲、母亲、妹妹,王典史用官印盖了密信、火漆、标记,他们以为这是‘收网’,却不知自己早就在天理的网里。”
应天府尹提起朱笔,笔尖在结案文书上悬了半刻,终于落下:“马文才弑亲害民、炼毒试人,凌迟处死;王典史滥用职权、教唆杀人,斩立决……”话未说完,王典史忽然抓起地上的银钉刺向自己咽喉——却被大牛一脚踹开,银钉“当啷”掉进铜漏,惊飞了窗台上的麻雀。
“想一死了之?”老王的铁链甩在王典史脚边,“乱葬岗的十二具骸骨,还等着看你们挨刀呢!”他忽然指向窗外,衙役们正抬着棺木走过穿堂,棺盖上贴着的“瑞丧司”封条被风掀起,露出里头躺着的马老爷子——他右手握拳,指缝里还攥着半片齿轮纹布角,正是从王典史官轿底扯下来的。
衙役押着犯人走出大堂时,马文才忽然回头,盯着供桌上的十二枚银钉:“我爹说,獬豸角断了,人心就歪了……可角断了,心怎么还能正过来?”
“心歪了,自有天理来掰正。”张小帅摸着獬豸玉佩上的完整玉角,“你们用银钉收网,我们就用这未断的角,给每个冤魂系上一根绳——让你们就算下了地狱,也被这网兜着,永远爬不出来。”
老王吧嗒着烟袋,烟锅子戳向地上的铜印:“瞧瞧,这印改得了图案,改不了罪。先帝若在,怕得用这印在你们脑门上盖个‘冤’字,让你们带着它进棺材。”
窗外,午钟长鸣。十二枚银钉被收进证物盒,钉头的血珠在盒盖投下十二道阴影,像十二双终于合上的眼。而王典史的官轿被抬出提刑司时,轿底漏下的丹砂在青石板上画出条红线,从大堂门口一直延伸到乱葬岗方向——那里的槐树下,张小帅正蹲下身,将半块红帕子埋进妹妹的骸骨旁,帕角的银线在风里晃了晃,终于和泥土里露出的银钉头,碰在了一起。
这一回,不是凶犯收网,是天理收网——十二枚银钉串起的不是试药人的命,是永远扯不断的因果,让每个在网里挣扎的罪,都在收网的时刻,看见自己亲手织的线,怎么一根一根,勒紧了自己的脖子。
当夕阳染红提刑司匾额时,证物盒里的银钉忽然发出细碎的响——那是血珠渗进钉头纹路的声音,像每个冤魂终于吐出的一口气,混在晚风中,飘向千家万户,告诉这世间: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就算钉子锈了,血渍干了,天理,永远在那儿,等着收网。
第三十三章:针锈鸣冤
酉时初刻的提刑司地牢渗着潮气,马文才蜷缩在草席上,后颈的银针伤口已被醒魂草汁浸得发绿,锈迹顺着钉孔往下爬,像条正在啃食皮肉的虫。张小帅捏着从他后颈拔出的银针,针尖的獬豸纹已被锈迹蚀得模糊,却仍能看清刻着的“马员外”三字——那是马文才亲手为父亲刻的,此刻在烛火下泛着诡异的青芒,像极了老爷子临终前眼里未灭的光。
“你教他用风府穴下针,”张小帅的指尖擦过针尖锈迹,“混着镇魂散让人假死,再逼马府办‘喜丧’——说什么‘老爷子寿终正寝,是祥瑞降世’,实则是怕他醒过来供出试药的秘密。”他忽然展开陈典簿的验尸手札,“可你忘了,陈典簿在镇魂散里掺了醒魂草——这草遇银则锈,遇血则鸣,如今银针生了锈,老爷子的冤魂,也就该说了。”
地牢深处传来滴水声,“滴答——滴答——”敲在马文才发颤的手背上。他盯着针尖的锈迹,忽然想起那个雨夜:王典史塞给他银针时,说“风府穴下针三分,灌半碗镇魂散,人就跟睡着了一样,再办个喜丧下葬,神不知鬼不觉”。那时他攥着针靠近父亲后颈,听见对方含糊的呢喃:“文才,别信齿轮纹。。。。。。别碰人血。。。。。。”可银针入肉的瞬间,镇魂散混着雨水灌进父亲嘴里,呢喃变成了喉间的呼噜声,像极了丹炉里炼毒时,试药人临死前的喘息。
“喜丧?”老王的烟袋锅子敲着石桌,火星溅在马文才的孝服上,“你爹被钉了银针、灌了毒散,下葬时指甲还在抠棺材板——陈典簿在棺缝里检出的麻布纤维,正是你搬运时蹭上的‘瑞丧司’粗麻布。”他忽然扯开验尸格目,朱批“死者右手攥布角,含银线三根”的字迹在烛光下格外刺眼,“那布角上的齿轮纹,和王典史袖口的标记一模一样。”
马文才的指甲抠进草席,想起抬棺时的颠簸——父亲的手从棺缝里伸出来,指甲勾住了他的孝服袖口,他却以为是尸体“诈尸”,慌忙用镇尸符盖住,却没看见指尖勾落的银线,正掉进父亲的指缝里。此刻那些银线躺在证物盒里,和他后颈的银针锈迹一起,在烛光下晃出冷光,像根永远拔不出的刺。
“丹室的残方,”张小帅忽然甩出半页烧焦的丹方,“‘镇魂散配伍:獬豸血一钱,醒魂草三分’——这醒魂草本该是解药,却被你当成了‘让死人闭嘴’的药。可你不知道,醒魂草遇银生锈,锈迹会顺着针孔渗进血液,把你的罪,全泡在锈水里。”
残方上的“醒魂草”三字被火灼出焦洞,却仍能看清旁边的小字:“注:银针需刻亲眷名,血祭方灵”。马文才盯着那行字,忽然想起王典史说过的话:“亲眷血祭的银针,能镇住冤魂,让他们入了土也不敢告状。”可如今银针生了锈,冤魂不仅告了状,还带着锈迹,把他钉在了地牢的石壁上。
“王典史呢?”他忽然抬头,眼里映着摇曳的烛火,“他说会保我。。。。。。说神机营的旧部能遮天。。。。。。”
“遮天?”张小帅冷笑一声,展开从王典史书房搜出的密信,火漆印上的齿轮纹已被锈迹蚀出缺口,“他的密信早被醒魂草汁泡透了——你瞧这字迹,‘速办喜丧,毁试药名册’旁边,是不是多了道指甲抓痕?那是老爷子临死前,用你掉在棺里的银针划的。”
密信上的抓痕歪歪扭扭,却清晰可辨——是个未写完的“冤”字。马文才盯着那道痕,忽然想起父亲书房里的药柜,最底层藏着本《活人药经》,扉页写着“入药先问心,问心先问人”。可他的“心”,早被王典史画着齿轮纹的密信喂了毒丹,如今跟着银针的锈迹一起烂掉,只剩老爷子指缝里的麻布、丹室的残方、后颈的针锈,在这地牢里,替死人说着话。
“陈典簿为什么帮你?”马文才忽然喃喃自语,“他是马家的老管家。。。。。。”
“因为他女儿,”张小帅忽然掏出块褪色的红帕子,帕角的银线断口正与马文才衣柜里的粗麻布吻合,“陈典簿的女儿,是第一个试药人。他忍了三年,就为了等银针生锈、等死人开口——你瞧这帕子,是他缝在‘瑞丧司’布角上的,专门给醒魂草汁当‘引子’。”
帕子在烛光下晃了晃,马文才忽然想起陈典簿lasttime进丹室时,袖口沾着的醒魂草叶——那时他以为是老管家粗心,却不想是对方故意沾来,让银针更快生锈,让老爷子的尸体,在入葬前“抓”住了他的麻布。
“收网了,马文才。”老王的铁链“哗啦”甩在石桌上,惊得烛火晃了晃,“银针生了锈,麻布留了痕,残方漏了字——你以为的‘天衣无缝’,不过是死人给你挖的坑。”
马文才忽然瘫软在地,盯着石墙上自己的影子——那影子被烛火拉得极长,后颈的针孔还在渗着锈水,像根从地里伸出的手,正拽着他往深渊里沉。他终于明白,陈典簿那句“少爷,这药引子,得拿良心换”是什么意思——可他的良心,早和老爷子一起,埋进了乱葬岗的“喜丧”里,如今跟着银针的锈迹一起冒出来,成了锁死他的最后一道铁环。
地牢外,更夫敲过梆子。张小帅将银针、残方、帕子一并收进证物盒,锈迹在盒盖投下青绿色的影,像个终于张开的嘴,要把所有的罪,都吐给这世间听。老王往烟袋锅里填了新烟丝,火星明灭间望着石桌上的锈水:“瞧瞧,这针锈不是锈,是死人的眼泪——你拿银针封了他们的嘴,他们就用锈迹开了自己的口。”
当衙役们的脚步声靠近时,马文才忽然抓起草席上的银针,却发现针尖的锈迹早已烂透——就像他的谎言,被醒魂草汁泡了三年,终于在这一刻,碎成了渣。而远处的王典史牢房里,传来旱烟袋掉在地上的声音,混着齿轮纹布料撕裂的轻响,像极了老爷子被裹进“瑞丧司”麻布时,最后一声未出口的叹息。
这一回,不是凶犯伪造“祥瑞”,是天理让锈迹“鸣冤”——银针会生锈,谎言会烂掉,可死人攥在手里的麻布、刻在丹方上的字、渗进血液里的草汁,永远不会消失,它们会跟着锈迹一起,在某个晨光初绽的时刻,替所有屈死的魂,喊出那句迟来的:“冤枉”。
地牢的铁门“吱呀”打开,马文才被拖出时,后颈的锈水滴在青石板上,画出一道歪歪扭扭的线——那不是血迹,是醒魂草汁混着银针锈,写下的“罪”字,永远留在了提刑司的地牢里,等着每个路过的人,都看见:这世上,从来没有能被毒散镇住的冤,只有会被锈迹揭穿的恶。
第三十三章:血祭惊幡
酉时末刻的提刑司大堂飘起细雨,马文才扯下染血的孝领,后颈风府穴的伤口翻着白肉,银针留下的钉孔正渗出混着醒魂草汁的锈水,在锁骨处汇成暗红的线——像条永远洗不净的罪印,此刻正顺着他发颤的指尖,滴在供桌上的“圣颜丹”丹方残页上,将“獬豸血祭”四字晕染得狰狞不堪。
“对,是我干的!”他忽然惨笑,笑声震得堂前白幡哗哗作响,“父亲总捧着那本《活人药经》唠叨‘商人重义’,可‘圣颜丹’能让马家药铺攀上提刑司,能让我给娘换千年人参——他却要烧了试药名册,断了马家的活路!”他忽然抓起案上的银针,钉头的“马员外”三字在雨光下泛着冷芒,“王典史说,风府穴下针配镇魂散,能让他像睡着一样下葬,办场风光的‘喜丧’,就是给全应天府的人堵嘴!”
应天府尹的惊堂木“啪”地拍在案上,震得丹方残页上的锈水溅起:“你可知,你爹被钉入银针时,根本没断气?乱葬岗的土工亲眼看见,棺木抬过时,缝里渗着带血的指甲印!”
雨丝透过窗棂落在马文才脸上,混着他额角的汗,冲出几道泥痕。他忽然想起抬棺那日的情形:纸幡在风里猎猎作响,母亲哭得几乎晕厥,而他盯着棺木上的“福寿全归”匾额,心里想的却是王典史说的“喜丧越风光,试药的事越没人敢查”。直到昨夜陈典簿撬开棺木,他才看见父亲右手攥着的布角——那是从他孝服上扯下来的“瑞丧司”粗麻布,布纹里还嵌着他后颈伤口渗出的锈水。